PCT(降鈣素原)的主要臨床意義在于:
細菌感染與病毒感染的鑒別診斷;
PCT正常參考值 ≤ 0.05 ng/mL。當細菌感染時(shí),人體內肝臟巨噬細胞、肺及腸道的淋巴細胞在腫瘤壞死因子-α(TNF-α)、白細胞介素-6(IL-6)的作用下合成并分泌 PCT,患者血清 PCT 數值明顯升高;血清 PCT 水平在細菌感染后 2~3 h 開(kāi)始上升,并在 12~24 h 達到峰值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除細菌感染外,非感染性疾病同樣存在 PCT升高的可能性。
含量:PCT由位于11號染色體上的CALC-1基因編碼,在受到細菌感染時(shí),脂多糖(LPS)、微生物毒素和炎癥介質(zhì)(如IL-6或TNF-α)誘導CALC-1基因表達,但PCT不會(huì )被切割產(chǎn)生CT,導致PCT的釋放量增加(>1μg/ mL);而在健康和未感染的個(gè)體中,PCT經(jīng)翻譯后修飾,通過(guò)肽酰甘氨酸α-酰胺化單加氧酶(PAM)從未成熟CT中除去C-末端甘氨酸,產(chǎn)生成熟的CT,PCT的水平非常低(<0.05ng/ml)。
產(chǎn)生部位:PCT的轉錄僅發(fā)生在神經(jīng)內分泌組織中,另外還有甲狀腺中的C細胞。在微生物感染的個(gè)體中,非神經(jīng)內分泌組織也通過(guò)表達CALC-1來(lái)分泌PCT,微生物感染誘導CALC-1表達的顯著(zhù)增加,導致在所有分化細胞類(lèi)型中產(chǎn)生PCT。
鑒別病毒與細菌感染:人體感染病毒后釋放出 λ干擾素,會(huì )降低 IL-1β 對 PCT 的上調作用,對比細菌或真菌感染者,病毒感染者 PCT 濃度較低。革蘭陰性桿菌感染后釋放出內毒素(LPS)、白細胞介素-1β(IL-1β),可促進(jìn) PCT 分泌。與革蘭陽(yáng)性菌(或真菌)相較,革蘭陰性桿菌感染者 PCT 數值明顯升高,推薦 PCT 濃度 10 ng/mL 作為評估患者有無(wú)革蘭陰性桿菌感染的臨界參考值。
應用于SIRS(系統性炎癥反應綜合征)/膿毒癥的鑒別、診斷及預后;
《降鈣素原PCT急診臨床應用的專(zhuān)家共識》指出:膿毒癥患者的PCT水平明顯高于非膿毒癥患者。且PCT升高對細菌感染導致的膿毒癥特異性很高,可作為診斷膿毒癥和鑒別嚴重細菌感染的生物標志物。同時(shí),與單純的臨床檢測標準相比,PCT檢測可顯著(zhù)提高SIRS/膿毒癥診斷的敏感性(97%)和特異性(78%)。
用于膿毒癥的鑒別診斷:膿毒癥患者的PCT水平明顯高于非膿毒癥患者,細菌性膿毒癥患者的PCT水平顯著(zhù)高于非細菌性膿毒癥。目前PCT診斷膿毒癥的界值水平為>0.5 ng/mL。
評估膿毒癥嚴重程度:PCT在SIRS、膿毒癥、嚴重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患者的質(zhì)量濃度依次增高,動(dòng)態(tài)監測PCT水平變化趨勢可以判斷病情進(jìn)展。
用于膿毒癥預后判斷:治療后PCT水平迅速下降通常提示預后良好,而PCT維持原水平或升高則預示不良。
抗生素治療效果的評估,應用于指導臨床抗生素使用;
監測PCT變化趨勢可作為抗生素治療效果的評估手段,PCT持續升高或者不降是治療無(wú)效的表現。通過(guò)每日監測PCT作為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使抗生素治療的療程縮短,從而使耐藥率和不良反應發(fā)生率降低。
用于開(kāi)始抗生素治療的指征:PCT<0.1 ng/mL不建議使用抗生素(甚至可低于0.25 ng/mL);PCT>0.5 ng/mL提示存在嚴重細菌感染或膿毒癥,排除其他原因,則需要開(kāi)始抗生素治療;在急診,PCT>0.25ng/ml也可能意味著(zhù)感染,如果有其他支持感染的證據則可以開(kāi)始抗生素治療。
用于抗生素療效判斷的標準:如果PCT在治療開(kāi)始的72h內,每天較前一天下降30%以上,認為治療有效,可繼續使用原抗生素方案;如果治療效果不佳應調整方案。
根據PCT水平確定抗生素療程:抗生素治療方案應考慮其有效性。對某些疾?。ㄈ绶窝?、尿路感染)或成功去除感染病灶后(感染導管拔除)的患者,經(jīng)3-5d的抗生素治療后應用PCT進(jìn)行評估。如果PCT水平較初始值下降90%以上,建議停止抗生素治療。
手術(shù)和嚴重創(chuàng )傷患者細菌感染并發(fā)癥監測;
與細胞因子和其它炎性指標不同的是,在創(chuàng )傷和手術(shù)時(shí),血漿PCT濃度通常不升高或輕微的升高。若不并發(fā)細菌感染、膿毒癥和MODS,則PCT很快下降。術(shù)后或傷后并發(fā)細菌感染,PCT則一直保持高水平或持續升高,若感染得到根除和控制則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。
PCT在一些非感染性疾病診治中的臨床意義;
外科手術(shù):患者在外科手術(shù)后 1-2 d,其血清 PCT 水平有升高趨勢。參考循證數據,骨科患者手術(shù)后 PCT 峰值不超過(guò) 0.5 ng/mL,而胸心外科患者手術(shù)后的 PCT 峰值可超過(guò) 0.5 ng/mL;
急性胰腺炎:11% 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(DKA)患者可合并胰腺炎(AP),甚至出現 MODS;
腫瘤:甲狀腺髓樣癌(MTC)是一種來(lái)源于甲狀腺濾泡旁或 C 細胞的神經(jīng)內分泌瘤,由于甲狀腺 C 細胞可合成 PCT,則 MTC 患者血清 PCT 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群;
慢性腎臟?。郝阅I臟?。–KD)患者的 PCT 基線(xiàn)值>0.05 ng/mL,且 PCT 數值隨患者腎病臨床分期進(jìn)展而升高。建議 CKD 患者 PCT 在 0.5-1.65 ng/mL需考慮細菌感染的可能性;
充血性心力衰竭: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的血清 PCT 水平與心功能分級進(jìn)展呈正相關(guān);
潰瘍性結腸炎(UC):UC 是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疾病,因炎癥細胞因子刺激 PCT 分泌,UC患者血清PCT水平高于健康人群;且UC患者PCT水平與其病情嚴重程度呈正相關(guān);
肝衰竭:肝衰竭者血清中較高 PCT 數值不僅僅是細菌感染所致,腸道菌群失調也是原因之一。因此,PCT 對診斷肝衰竭者有無(wú)細菌感染的陽(yáng)性預測值不高,臨床還需進(jìn)一步醫學(xué)檢查。
Tips:
PCT(降鈣素原)的參考值:
健康人血漿PCT質(zhì)量、濃度低于0.05 ng/mL。老年人、慢性疾病患者、以及不足10%的健康人血漿PCT質(zhì)量濃度高于0.05 ng/mL,最高可達0.1 ng/mL,但一般不超過(guò)0.3 ng/mL。膿毒癥患者PCT的診斷界值為超過(guò)0.5 ng/mL,嚴重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患者PCT質(zhì)量濃度波動(dòng)在5-500 ng/mL之間。極少數嚴重感染患者血漿PCT水平超過(guò)1000 ng/mL。